<optgroup id="ba7ie"></optgroup><strike id="ba7ie"><strong id="ba7ie"><bdo id="ba7ie"></bdo></strong></strike>

    <sub id="ba7ie"></sub>
    <var id="ba7ie"><output id="ba7ie"></output></var>
  1. <optgroup id="ba7ie"></optgroup>

    <optgroup id="ba7ie"></optgroup>

    <var id="ba7ie"><output id="ba7ie"></output></var>

    1. <var id="ba7ie"></var>

      <sub id="ba7ie"></sub>

      校慶專欄

      歸綏一中初五十六班漫記

      信息來源:信息中心

      166

      2013 - 08 - 07

       

      歸綏一中初五十六班漫記

       

      目錄

      一、一段難忘的校園生活

      ——記歸綏一中“紅領巾”班

      郇  忠

      二、“一段難忘的校園生活”讀后感

      侯  現

      三、短笛無腔信口吹

      ——詩人張志良文學創作之路

      郝雄宇

      四、諸同窗賦詩悼念張志良

      馬克健  馬超群  紀振國

      賈建國  智  河  郇  忠

       

      一、一段難忘的校園生活

       ——記歸綏一中“紅領巾”班

      郇  忠

      引  子

      一、 百年老校的“紅領巾班”

      二、 影響終身的“五愛”教育

      三、 鋒芒初露

      四、 嚴肅而生動的課堂

      五、 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

      六、 頑童斗嚴師

      七、 “豪華”的畢業宴

      后  記

                            

       

      引  子

          2006年8月9日的《呼和浩特晚報》上,登載著一篇報道,題目是《三十多位同窗求助本報尋找闊別五十年的一位同學——一段感人的往事,一個未了的心愿》。文章寫道,歸綏一中初五十六班畢業的三十多位老人匯聚青城,紀念畢業五十周年。聚會中,賈建國老人深情地講述了一段往事:1956年春的一天,他去包頭郊區包七賴村供銷社買東西時,在供銷社當售貨員的老同學馬超群一眼就認出了他。聊天中,賈建國說,由于父親被打成右派自殺,家中生活陷入困境,他不得不輟學,來附近一家磚瓦廠打工。馬超群則是在初三那年因為被扣上“思想反動”的帽子而開除學籍被迫離開學校的。談話間,馬超群問賈建國還想不想再回去念書,賈建國脫口說出:“想!”馬超群毫不猶豫地說:“念吧!如果沒錢,我供你?!辟Z建國對馬超群所表示的慨然相助雖然十分感動,但他卻無法接受馬超群的一片好心,因為他知道,馬超群家中還有一位沒有工作的母親和三個年幼的弟妹靠他養活。講完這段往事,賈建國滿眼噙淚,其他同學們也都十分感動,這就更加堅定了他們繼續尋找馬超群的決心,于是,他們求助于呼和浩特晚報,希望幫助尋找馬超群。

      一個被迫離開校園又身處困境的少年,卻能慨然允諾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去資助另一個輟學的同學重返校園,這說明,兩位少年對他們失去的校園都無比眷戀;另一方面又說明,他們中間存在著一種無比深厚的同窗情誼。那么,令他們無比眷戀的是一座什么樣的校園、一個什么樣的班集體呢?他們又經歷過怎樣一段校園生活,才培養出如此動人的同窗情誼呢?

      一、百年老校的“紅領巾班”

      歸綏一中的前身是歸綏中學堂,始建于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歸綏一中擴展為本部、一部和二部三個校區,古香古色的三座校園呈品字形坐落在歸綏西河兩岸的河畔上。

      那時候,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在三年經濟恢復時期結束以后,又展開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對各種人才的大量需求,又極大地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歸綏一中在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大膽提出辦“紅領巾班”——也就是現在的“尖子班”,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打基礎的試點。為此,歸綏一中在1953年初中部的招生工作中,從三千多名報考的考生中,錄取了年齡在14周歲以下、入學成績從第一名開始依次向下排列的50名男生,組成一個“紅領巾班”,編為初五十六班。我也榮幸地與那一年初中入學考試的“狀元”馬克健一起,被錄取到《紅領巾班》。

      后來,歸綏一中分為呼和浩特一中和呼和浩特四中兩所中學,其中,一中包括歸綏一中原來的本部和一部,四中就在歸綏一中原來的二部。初五十六班被分到呼市四中,改名為呼和浩特四中初七班,不過,校址還在原來歸綏一中的二部,老師也都是歸綏一中時的原班人馬,因此,我們依然像在歸綏一中時一樣,延續著初中三年那段夢幻般令人難忘的校園生活。

      二、影響終生的“五愛”教育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開始形成的階段。歸綏一中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非常重視,因此,入學伊始就對我們進行了“五愛”教育。

      “五愛”是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以及愛護公共財物的簡稱,是當時黨和國家為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對全國青少年提出的號召。學校采取我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像細雨潤物一樣,把“五愛”的思想撒播在我們的心田里,不僅規范了我們當時的思想和行為,而且對我們開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而影響了我們整個人生。

      就以愛祖國教育為例,聽起來似乎覺得空泛,但我們的親身經歷說明,從小根植在我們靈魂深處的愛國觀念,在特定的場合下,會釋放出濃烈的愛國情懷,乃至變成具體的愛國行動。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的國門剛剛打開,我通過考試,被公派到美國波士頓學院做訪問學者,期限是兩年。從各方面都很落后的中國,一踏上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國土,中國與美國在經濟、科學技術和物質生活上的巨大差距就使我受到強烈的震撼,但我并不羨慕美國,我心里想的是,美國再好,那也是別人的,而我的家,我的祖國,卻是中國,真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兩年訪問學者期滿時,我在美國的導師方寶賢教授提出,由美方資助,希望我留在美國繼續進行我的科學實驗。我請示國內,派出單位希望我按時回國,一邊是先進的科學實驗設備和優厚的物質待遇;一邊是祖國的需要,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按時回到祖國。后來,安立國和馬克健也先后被公派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做訪問學者,他們都抵制住了只要遞上一紙“申請”就能得到綠卡的誘惑,按時回國,為自己的祖國服務。

         愛人民教育就是在我們心中播下愛的種子。它教育我們懂得,人生在世,不僅要珍愛自己,也要珍愛別人。正是這種愛心,才使歸綏一中初五十六班的集體拒絕了自私、傲慢、猜忌、虛偽和嫉妒,成為一個班風純正、積極進取、團結友愛的集體,讓我們在這個集體中倍感溫暖,其樂融融;也正是這種愛心,才使我們肝膽相照,建立起一種深厚而純真的同窗情誼,互相幫助,互相關愛。

      安立國被評選為市模范少先隊員,準備去參加少年兒童夏令營活動,但他家境貧寒,連件整潔的衣服都沒有,于是,班主任任尚德和同學們紛紛為他捐款、捐物,不僅使他里里外外換上了新衣服,而且連牙膏、肥皂等生活用品也都準備齊全,“體體面面”地去參加了夏令營活動。

      我家在集寧,1954年暑假回家時,火車的開車時間正是中午,安立國和安媽媽怕我坐火車吃不上午飯挨餓,上火車前,把我請到家里吃碗面條,可是那時安立國的小妹妹立敏正身染痢疾,腹瀉不止,安媽媽不顧孩子的病痛和自己的勞累,一手抱著立敏,一手給我搟面、煮面,我含淚吃完了那碗面,那幕慈母病兒望著我吃下那碗面條的動人情景,令我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畢業那年,孫富同學的父親在醫院動手術急需輸血,得知消息后,同學們立即趕往市醫院,馬克健、侯欽等六位血型相符的同學每人獻出200毫升的鮮血,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人看到年齡還不夠法定獻血年齡的少年踴躍獻血的情景,無不為之感動。馬克健說,那是他一生中做過的唯一一件“違法”的事情。

      通過愛科學教育,我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科學,知道了愛科學首先就是熱愛學習,學好各門功課。愛科學教育,對促進我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遠大志向起到了積極影響。

      愛勞動教育,培養我們養成以勤勞為榮,不勞而獲為恥的正確勞動觀。為了培養我們熱愛勞動的習慣,學校的少先隊組織安排生物老師姬延華組織我們與初五十四班的女同學一起,在一部大門與二門中間靠近西墻的一塊空地上“開荒種地”。春天,我們用鐵鍬把土地挖松,晾曬上幾天之后,把事先培育好的西紅柿秧苗栽種在地里,然后我們又除草、施肥,憧憬著嫩綠的秧苗上結出果實。等到秧苗上結出又圓又綠的小西紅柿以后,我們又像一只只“饞貓”一樣,咽著口水,盼望小柿子變成又大又紅的西紅柿。在殷切的期待中,終于等來了收獲的季節。我們吃著又酸又甜的西紅柿,全然忘卻了手上曾經磨起過的血泡和在烈日下灑的汗水,心中只有收獲的甘甜和快樂,同時,也懂得了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應該珍惜。

      愛護公共財物,聽起來既具體,又簡單,其實不然,它是在培養起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意識下,形成的一種自覺遵守公共道德的習慣。我們從小受過的愛護公共財物的教育,不僅使我們在初中三年的校園生活中沒有損壞過一件公物,甚至在教室里的課桌上面,也看不到一條劃痕,對于我們這群頑童來說,實在不易。愛護公物的教育還使我們舉一反三,養成遵守各種社會公德的文明習慣。凡是教過我們的老師都那么偏愛我們,究其原因,除去優異的學習成績以外,我們都養成了文明的習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鋒芒初露

      入學不久,歸綏一中舉辦全校有獎征文活動。智河的讀書心得《讀普通一兵有感》和富中丁的詩歌《紅領巾頌》分別在散文組和詩歌組一舉奪魁,“紅領巾班”“才子”們的才華在歸綏一中開始嶄露頭角。

      不久,到了我們入學后的第一個元旦。按照傳統,歸綏一中要舉行各種慶?;顒?,其中,在一部舉行的大型文藝晚會上,同學們自編自演的歌、舞、相聲和樂器演奏等節目都非常精彩,有的甚至達到當時市一級的專業水平,不過,最吸引我的卻是在本部舉行的有獎猜謎活動。那一年元旦,猜謎有獎活動的特等獎是高中語文老師于志乾出的一則謎語。于老師是北大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學識非常淵博。他出的那則謎語的謎面是:

      武松打虎,

      王婆罵雞,

         霸王舉鼎,

         殺狗勸夫。

      謎底是打一個字。

      我一眼看出,這條謎語的謎面是由四則歷史故事構成的,由此想到,打虎用手,罵雞用口,舉鼎用力,殺狗用刀,于是立即猜出,謎底是一個“捌”字。我揭下謎面,走到領獎處,只見于老師端坐在一張桌子后面,一則顯示他對這一獎項的重視;二則想親眼一睹猜中他這則謎語的“才俊”。我向于老師遞上我猜的謎底,于老師也許對猜出他謎語的不是一個高年級學生而是一個個頭不高的“娃娃”感到詫異,于是用懷疑的目光打量著我,問:“這條謎語是你猜出來的?”“是?!庇诶蠋熃又謫枺骸澳闶悄膫€班的?”“初五十六班的?!庇诶蠋熑粲兴嫉亍芭丁绷艘宦?,然后在一本厚厚的書上簽上他的名字,把書遞給我。我一看,這是一本著名作家康濯著的《我的兩家房東》。我如獲至寶,拿起書便飛奔回宿舍,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五十六班才子們真正的鋒芒畢露是在半年以后。1954年4月,張志良在《中學生》雜志上發表了詩歌《沙漠里奇怪的故事》。不久,北京大學馮至教授以《一首好詩》為題,在《文藝學習》雜志上發表文章,對《沙漠里奇怪的故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后來,這首詩被作為教材,選入小學語文課本。同時,又被翻譯成英、俄、日、法等六國文字在國外傳播。之后,張志良又在雜志、報刊上連續發表了許多詩歌和小說。令人非常遺憾的是,正當張志良躊躇滿志、滿懷希望,在文學創作的園地上辛勤耕耘的時侯,一場災難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1958年秋,在“拔白旗”運動中,張志良被打成“內蒙的劉紹棠”,《內蒙古日報》等刊物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對他進行批判,并且開除團籍。第二年高中畢業,連一所正規的本科大學都不錄取他。從此,張志良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銷聲匿跡,《沙漠里奇怪的故事》成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在詩壇上的絕唱。然而,張志良的厄運并不到此為止,后來,他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郁癥,在精神病院里跳樓自殺。張志良成為歸綏一中“紅領巾班”才子們中間命運最為悲慘的一個,每憶及到他時,我們都免不得唏噓感嘆,潛然落淚,深深沉浸在對那段歷史的沉痛反思中。

      四、嚴肅而生動的課堂

      在三年的校園生活中,在教室里度過的那段時光是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我們回憶的。我們的教室在歸綏一中的二部,是由二部的前身正風中學的禮堂改建而成的。那是一幢建在二尺多高的漢白玉基座上的高大建筑,青磚砌墻,灰瓦覆頂,上部為圓弧形的狹長窗戶和寬大的雙開門,都油漆成褐紅色,整座建筑有點羅馬教堂風格。禮堂中間砌的一道墻把禮堂一分為二,用做兩個教室。我們的教室占用了禮堂的前半部分,里面包括禮堂原來的舞臺。舞臺前面的邊緣上,有一道油漆成褐紅色的雕木欄桿。舞臺正下方的空地上,擺放著我們的課桌、坐凳,再往前是一個高出地面有半尺多的水泥講臺,上面擺著一張講桌。舞臺對面墻壁的中央,掛著講課的黑板。黑板的兩旁,分別是我們的板報和學習成績表。如果說舞臺正前方的空地是上課學習的“神殿”的話,舞臺本身就變成了我們這幫頑童們玩耍嬉戲的“花果山”。正是在這樣一個風格獨特的教室里,我們度過了終身難忘的初中學習歲月。

      教室里唱主角的是我們的老師和我們。老師們大多畢業于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名牌學校,不僅學識淵博、治學嚴謹,而且講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而我們天資聰慧、思想單純、求知欲十分強烈,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們都覺得是一種享受,教學效果極佳,我們從來不知道什么叫“走思”,在課堂上就把老師講的內容融會貫通,熟記于心了。

      老師們嚴謹治學、一絲不茍。比如,講幾何的鄭秉孝老師,用一個三角板和一支圓規在黑板上作圖時,中規中矩,沒有半點馬虎,就連“已知”、“求證”和“證明”中所用的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有嚴格、明確的要求。后來曾經擔任過天津市科技干部管理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的王立德同學回憶說,有一次幾何考試,他在試卷上標錯了一個標點符號,鄭老師生硬扣了他一分,后來他也身為人師,常以鄭老師嚴謹治學的態度為榜樣,傳承著他在求學時學到的優良學風。

      地理老師劉大芳,在黑板上畫地圖時,從來不參照地理課本。他總是手拿粉筆,一揮而就。有的同學出于好奇,偷偷把劉老師在黑板上畫的地圖與課本上的地圖作對照,結果發現絲毫不差,可見劉老師在學業上的造詣有多么深厚。

      在我們的記憶中,語文課的學習別有一番天地。語文課上,老師仿佛把我們領進一座巍峨的文學藝術殿堂。在這座殿堂里,有許多門上分別寫著“小說”、“詩歌”、“散文”等等一座座文學寶庫。在不同的課上,老師從不同的文學寶庫中取出其中一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給我們講解。老師告訴我們,課堂上所學的,只是文學藝術殿堂儲藏寶物中的九牛一毛,其中更多的作品,需要我們耗費畢生的精力去探索。

      語文老師任尚德還告訴我們:“中國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著書立說,希望有朝一日,你們也有自己的作品被收集在文學藝術的寶庫里?!比卫蠋煹脑捳媸酋囗?,振聾發瞶,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里。他講話不久,張志良就把自己寫的《沙漠里奇怪的故事》存儲進詩歌的寶庫里。半個世紀以后,我從大學物理老師的工作崗位上退休,有了充足的時間去圓我的“文學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開始翻譯英文小說,十年間,我先后翻譯了《飄》、《我為什么去中國》、《哈爾濱檔案》以及《紅線》等十多部長篇小說,分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華書局和山東畫報出版社等國內知名出版社出版,并且在國內外引起一定的反響。比如,《紅線》榮獲2008年澳大利亞國家澳中理事會頒發的文學翻譯獎。2004年9月29日,英文版的China Daily(中國日報)以整版的篇幅向國內外讀者推薦《我為什么去中國》一書,書中的許多章節還被國內多家雜志選登?!豆枮I檔案》成為2009年國內圖書排名榜前三名的圖書,著名作家王蒙在書上題詞:“我們能不能不在真實與歷史面前轉過臉去”。同年2月25日出版的香港《鳳凰周刊》上刊登的特約撰稿員張曉波的文章寫道:“本書中文版的面世,其意義遠非引進一部已在英文世界廣受贊譽的名著,更重要的是,《哈爾濱檔案》事實上是一個與中國近代史密切相關的故事?!背酥?,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我是誰》一書,其序言是由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撰寫的,一位國家元首級的人物為一本書作敘,這是極為罕見的。

      富中丁也把自己著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講》、《中國現代作品選講》和《作文講習》等著作陳列在學術專著的寶庫中。智河翻譯的《您忠實的舒力克》、《名家之路》、《列寧和知識分子》,也被收藏在翻譯文學作品的寶庫中。張云庭所著或所編的《行政領導與決策》、《現代領導學》、《法學基礎與行政法學》、《法學基礎與行政法》、《公務員行為規范讀夲》、《決策學教程 》以及《新編法學教程》也在行政改革和推行公務員制度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我在大學期間所學的,以及大學畢業以后所從事的,都是物理學,我所以在自己所學專業之外的文學領域里也能有有所斬獲,其基礎就是我在歸綏一中那三年不平凡的校園生活中打下的。我為人低調,喜歡淡泊寧靜,由于翻譯出版了這么多著作,我所在大學的有關部門表示要想采訪、宣傳,我都婉言謝絕。我之所以在這篇回憶文章中羅列介紹我的幾本譯著,其真正的目的就是想結合我的回憶,展示一下當年栽種在歸綏一中這片育才沃土上的一顆幼樹在長大成材以后結出的果實,從而展示歸綏一中這所百年老校在培養文理皆通人才方面所取得的一個成果。

      在記憶中,我們都特別喜歡作文課,尤其喜歡聽老師對我們的作文所做的講評。我至今記得任老師對安立國的一篇作文所做的講評。作文的題目是《我的理想》,文章寫道:“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而又平凡……”接下來寫到自己家境貧寒、體弱多病,對無錢看病有切膚之痛,又寫到他親眼目睹的別的窮人無錢看病的悲慘遭遇,便立志要做一名醫生,將來“懸壺濟世”。任老師從文章的主題思想、層次結構、首尾呼應等各方面剖析了安立國的作文,不僅使我們學習到寫好作文的知識,而且給了我們少年立志的啟示。安立國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奇才,令人遺憾的是初中畢業以后,卻因家境貧寒念不起高中,只是由于成績十分優異才被保送到包頭鋼鐵學校上學。值得慶幸的是在鋼校學習期間,他的學習成績依然十分優異,因此又被保送到北京鋼鐵學院繼續深造,畢業后,回到包頭鋼鐵學院(現內蒙科技大學)任教。后來被評為教授,并擔任內蒙古科技大學的教務長,還榮獲了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安立國還精通詩詞書畫,篆刻、書法造詣尤深。

      在我們的記憶中,課堂上并不總是那么嚴肅、刻板。有時候,老師們會使出自己特有的“絕招”來活躍課堂氣氛。記得有一次,歷史老師張宗齊在講到俄國的農民起義時,突然拖著古人吟誦詩詞的長調,唱起俄國農民歌頌農民起義領袖斯捷潘?拉辛的歌曲:

      鮮紅的太陽啊,

      你快升起來吧,

          照在高高的山崗上,

            照在翠綠的森林里……

      劉夢胥老師的“絕招”和張老師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在講到安徽省的地質地貌時,兩手各拿一支粉筆,代替打腰鼓的鼓槌,一邊跳一邊唱起鳳陽的花鼓戲來:“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我們笑得前仰后合,但過了片刻,教室里就安靜下來,我們聽得反而更加入神了。

      回憶到這里,我的耳畔仿佛又響起講世界地理的崔樹勛老師為講蒙古的動物資源而編的順口溜:“麋鹿野豬山毛熊,狐貍黑貂松鼠狼?!崩世噬峡诘捻樋诹锸刮覀兟牭糜腥?,記得牢靠,真不知老師備課要花費多少心血!

      物理老師亢現龍對抽象的物理概念所做的通俗易懂的講解,我們愛聽?;瘜W老師李鐘奇通過試管、玻璃杯、酒精燈和化學藥品給我講解化學反應的過程和結果,也讓我們像觀看魔術一樣入迷。

      美術老師盧體仁老先生是前清秀才,身穿中式褲褂,一副老學究摸樣。他滿口豐鎮話,講課幽默風趣,尤其是在第一次美術課上用詼諧的語調、幽默的語言給我們講的美術概論,更令我們拍案叫絕,回味無窮。我至今還記得他用濃重的豐鎮口音,緩緩講道:“我們吃莜面時,為什么不把莜面蒸成一大塊吃,而是要搓成魚魚,推成窩窩,搟成囤囤吃?我們穿衣取暖,為什么不把一張老羊皮挖個洞洞,套過腦袋,披在身上,而是要種上棉花,織成線線,紡成布布,染上花花,裁剪成各式各樣的花樣穿?我們住房,為什么不在地上挖個洞洞,而是要打上地基,壘上墻墻,蓋上頂頂,裝上窗窗,安上門門???吃穿住之所以這樣,就是為了追求一個美字,而繪畫藝術,就是使用畫筆和顏料,在畫布上把生活中的美表現出來?!?

      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也是我們初中校園生活中濃筆重抹的一頁。歸綏一中自建校以來就一直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把它做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和補充,不僅進一步開發了我們的智力,擴展了我們的知識領域,健全了我們的體魄,而且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1.數學小組

      馬克健、陳守信、董國厚、張愷君、王立德、紀振國等同學喜歡數學,在幾何老師鄭秉孝、代數老師王國治的指導下,經常在課余鉆研幾何、代數難題,并探討一道難題的多種解法,比如,馬克健對幾何難題西摩松線就提出三種不同的證明方法。學過幾何的對稱原理以后,紀振國就應用對稱原理推算臺球的運動軌跡。董國厚、張凱君、王建勛等幾個同學聚在一起比賽誰記的圓周率π的位數多,有的已經記到62位之多,這些例子說明,數學小組的活動已經達到相當的水準。

      2.物理小組

      在物理老師亢現龍和崔金階的指導下,賀秉唐、劉維昌、谷一川、劉長戌、陳循璽等喜歡物理的同學,有的動手制作礦石收音機。谷一川制作的彈射式模型飛機在學校舉辦的表演活動中,創造了飛行時間最長的記錄。物理小組最驕人的活動成果是一臺潛望鏡。在課堂上學習過潛望鏡的原理、結構以及用途以后,劉長戌等幾個同學就自己設計并且動手制作了一臺簡易的潛望鏡。這臺潛望鏡不僅形態逼真,而且觀察效果奇佳。班里的每一個同學都用它過了一把‘潛海觀望’癮,更有甚者,他們還把自制的潛望鏡用在對付巡查學生午睡情況的老師的“實戰”中,從而引發了一場轟動校園的“潛望鏡事件”,有關這一事件的詳情將在“頑童斗嚴師”一節中詳述。

      3.生物小組

      于學義、紀振國、相成儒、郝家彪等幾個年紀十二.三歲的娃娃,喜歡蟲蟲、草草,于是參加了生物小組。生物課上,老師講了水螅是一種腔體動物,常附在池塘中的水草和枯枝上,但在通常條件下極難發現,就連學校的生物標本室里,都沒有水螅標本。老師的話激起了幾個“娃娃”的好奇心和斗志,發誓要找到水螅。于是,每逢星期日,他們就到市里各處的湖泊、池塘尋找水螅。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星期后的一個星期日上午,在人民心園小湖旁邊的一塊巖石上,于學義終于發現了一只身體很小、圓筒形、有觸肢的水螅。他小心翼翼的把這只珍貴的水螅抓住,放在一個瓶子里,帶回學校交給姬老師,然后制成標本,保存在學校的標本室里。為此,于學義獲得了市教育局頒發的少年兒童科技活動獎。

      生物小組的活動充滿童趣。在老師的指導下,幾個“娃娃”到學校操場北面回民墳里的樹上捕捉蝴蝶蛹,然后養在培養皿里,觀察由蛹變蝶的過程,最后把變成的蝴蝶制成標本,保存起來。他們還去學校旁邊的小河里捕捉蝌蚪,把捕到的蝌蚪也放在培養皿里,觀察蝌蚪變成小青蛙的過程。有一次,他們捉到一只體積奇大的青蛙,朗正之老師就利用這只青蛙在課堂上講了一堂生動的解剖課。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幾個“娃娃”在朗老師的帶領下,到野外的墳地里撿拾散落在地面上的人骨,然后帶回學校,在郎老師的指導下制成人體骨骼標本,供教學使用。

      4.文學小組及課外閱讀

      在我們課外活動的園地里,并非理科小組的活動一枝獨秀,恰恰相反,以張志良為首,王立德、智河、富鐘丁、孫鵬飛、閆守仁、馬超群等一大批酷愛文學的同學組成的文學小組人數最多。文學小組的活動不僅同樣絢爛多彩,而且碩果累累,蜚聲校園。

      課余時間,文學小組的同學們除去經常聚在一起交換借閱書籍的信息、交流讀書心得體會以外,還常?!拔栉呐?,或者寫詩,或者寫小說、散文和隨筆,然后把自己的作品或向雜志、報刊投稿,或者參加學校的征文比賽,或者向班里的板報投稿。

      在文學小組同學們的帶領下,班里的課外閱讀蔚然成風。每逢星期六下午,同學們便拿上借書證,三三倆倆地相跟著,走出二部,穿過一道小橋,到西河對岸本部的圖書館去借書。

      我是一個從山鄉小鎮集寧來省城求學的孩子,第一次看到古色古香、書香四溢的圖書館里一排排高大書架上擺得滿滿的書籍,就對蔚然大觀的‘書?!錆M了好奇和向往,心中油然產生了一種想‘下海遨游’的沖動。

      語文老師對我們的課外閱讀不僅精心引導,而且還起到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使我們受益終生。在語文課上,任老師每周都有一次向我們推薦課外讀物的內容。在那個年代,老師推薦的主要是當代進步作家和詩人的作品,比如《魯迅短篇小說集》,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趙樹里的《三里灣》,臧克家詩選等等,老師也著力推薦蘇聯的文學作品,比如,高爾基的童年三部曲,《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三個穿滅大人的人》,《普通一兵》,等等。此外,任老師還教給我們讀書的方法。他說,對于一本書,有的部分要略讀,有的部分要精讀,特別精彩的部分以及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要反復閱讀甚至背誦。只有這樣,讀書才能主次有別,提高效率,突出精華,享受到讀書的樂趣。我牢記任老師的教誨,以背誦為例,我不僅背誦喜歡的詩、詞、格言,甚至還背誦自己特別喜歡的小說中的段落,比方《祝?!分虚_頭的段落:“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野咨某林氐耐碓浦虚g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每當我在閑暇時背誦這段文章時,就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個風景秀麗的江南小鎮,感受到新年來臨時的歡樂氣氛,鼻子中也仿佛嗅到那醉人的火藥幽香,從而深深體驗讀書帶給我的那種難以言喻的精神享受。我也喜歡背誦外文書籍中特別精彩的段落,比如,我是一位大學物理老師,看到愛因斯坦對深奧的《相對論》所作的通俗易懂的解釋以后,我就把他的原話背誦下來:“When you stay with a nice girl for two hours ,you think it is a minute,but when you sit on a hot store ,you think it is two hours.That is relativity.”這一段話的譯文是“當你和一位漂亮的姑娘呆了兩個小時,你覺得那只是一分鐘,但是,倘若你在一個熱爐子上坐一分鐘,你就覺得是兩個小時了。這就是相對論?!边@一類的背誦使我對所學的書本知識理解透徹 ,記憶牢固,在工作中用記來應用的得手??偠灾?,初中階段的課外閱讀;使我學會了讀書,品書,最重要的是養成了手不釋卷的讀書習慣,這恐怕是一個人最可貴的一種素質吧。

      5.‘非主流’課外活動

      我班同學們的興趣愛好非常廣泛,即使那些為數不多的‘冷門’愛好,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安立國、李金喜、賈建國等同學喜歡繪畫,課余時間,一有空,他們就寫寫畫畫。水彩畫、鋼筆畫、鉛筆素描,有時還有油畫,畫種齊全。人物、山水,題材繁多。班里板報上的報頭和插畫,都是他們的大作。

      智河、候欽等同學酷愛俄語。俄語老師竇天真給他們起了俄文名字,智河是薩莎,候欽叫阿寥沙,他們通過中蘇友協與蘇聯小朋友建立了聯系,并和蘇聯小朋友們用俄文通信,一直堅持到初中畢業。每當蘇聯小朋友寄來信件或者小小的禮物時,全班的同學都爭相傳看。后來,智河在大學專攻俄語,畢業后成了一名大學俄語教師。改革開放后,又去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等地工作了十年多。初中的課余愛好,發展成一生的職業,而且事業有成,智河是初中課外活動影響整個人生的典型范例。

      計志賢、馬克健、閻守仁等喜歡集郵,經常在一起交流郵票發行的信息,結伙到郵市淘換郵票,倒來換去,樂此不疲。

      6.文體活動

      我們生性好動,在文體活動中也很活躍。

      谷一川、富鐘丁等同學喜歡文藝,他們參加了學校的合唱隊和樂隊。從北京音專(現在的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郝老師,不僅教他們識譜,而且還對他們進行正規的發音訓練。每到課間休息時間,教室里便響起喜歡唱歌的同學們的歌聲。

      歸綏一中的操場在一部的北面,四周有很高的土筑圍墻圈著,遠遠看去像個城堡。操場的面積很大,足球場、藍球場、排球場等球類活動場地,樣樣不缺,單杠、雙杠、吊環、秋千等體育器械應有盡有,不過,我們最愛玩的是訓練飛行員用的虎伏,以及在來回擺動的浪木上行走,因為很有‘刺激性’。

      閆守仁、馬克健和馬振業等同學喜歡踢足球,他們組成班足球隊,除課間在教室前或體育活動時去操場踢球以外,周末還經常參加班級間的足球比賽,不過,我們班的足球隊像如今的中國男足一樣,屢戰屢敗。

      那個年代,在中小學盛行玩小皮球。我們班的孫富是學校著名的‘球星’,由他擔任隊長,由張愷君、高靖、劉季昌和我組成的班小皮球隊是學校的一支勁旅,在班級小皮球比賽中,經常獲勝。

      冬天,寒風凜烈,室外的氣溫達到零下二十多度,但嚴寒也凍結不了我們的活力。課外活動時間,我們就結隊到體育室借上冰鞋,在大操場的溜冰場上滑來滑去。從體育室借冰鞋的時間有限,玩得不過癮,于是我們就用木板和粗鐵絲制成簡易冰鞋,然后再用繩子捆綁在腳上,照樣在冰場上滑來滑去,玩得十分開心。

      7.板報和學習成績表

      教室的墻上醒目地張貼著我們的板報和學習成績表。板報由班委會主辦,班長安立國任主編,我是學習委員,擔任副主編,理科的‘領軍人物’馬克健和文科的‘領軍人物’張志良都是板報的編委。賀秉唐是生活委員,負責籌集辦板報所需的紙張、筆墨以及繪畫顏料等。

      板報有數理化版和文學版兩個版面,每周出版一次。

      數理化版是我們在辦板報方面的一個創舉,主要刊登同學們所解的數學、物理和化學方面難題,有的是一題多解,有時還刊登同學們學習數理化的心得和體會,比如,王立德就撰文談了自己在學習幾何中不注意標點符號應用的教訓。板報所登文章中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對大家都很有啟發,因此,每期新板報出版,同學們都爭相閱讀。不僅同學愛看,就連老師也很關注我們的板報,李迺欣老師在看完馬克健探討西摩松線提出的三種證法后就說:“我上學時,班里的同學也探討過西摩松線的證法,但只能提出一種。你們提出的三種證法,水平很高?!?

      文學版主要刊登同學們在業余時間寫的詩歌、散文、特寫和隨筆,有時還連載同學們寫的小說。板報上還經??峭瑢W們對讀過的書籍和內容的介紹、作品評價,以及讀書心得等。文學版上刊登的文章也有很高的水平,張志良的詩歌,智河、富鐘丁在學校征文比賽中的獲獎作品,最先都是刊登在班里的文學版上的。板報也提倡創新,比如,語文課剛剛講完蘇聯詩人馬雅柯夫斯基的詩,板報上就刊登出閆守仁模仿馬氏獨特的錯行詩句而寫的‘馬氏詩歌’。

      三年來,板報始終配合著我們的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成為反映我們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真實情況的一片文字園地,我們大家都以在板報上發表文章而感到自豪;同時,板報圖文并茂,令人賞心悅目;因此,大家不僅是板報踴躍的投稿人,而且也是板報熱心的讀者,這正是我們的板報越辦越好,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在教室的墻上,與板報并排張貼的是我們的學習成績表。表上,按照入學成績的高低,依次排列著全班同學的名字,以及每個同學各門功課的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那時,學習成績采用的是5分制,成績表上,5分用紅色標記,4分是黃色,3分是藍色,2分是黑色。我們班同學們的學習成績,大部分是紅色和黃色,藍色稀少,沒有黑色。

      學習成績表不僅使每個人的學習成績一目了然,而且還能反映出每個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情況。學習成績表記錄著每個人的榮耀和恥辱,起到督促同學們在學習上你追我趕、互相競爭的作用,使學習成績暫時領先的同學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同時對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同學又起到鞭策作用。由于班里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成績都是優秀,所以學習成績表不僅沒有形成壓力,相反,使我們始終有一種作為“紅領巾班”的一員的自豪感。

      六、頑童斗嚴師

      我們天資聰慧,雖然好學上進,尊敬師長;但我們又童心未泯,經常顯露出天性玩劣的另一面,因此老師對我們是“愛之切,管之嚴”,而我們則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這樣一來,師生們就在校園里掀起一場場富有喜劇色彩的“約束于反約束”,“改造與反改造”風波。

      1.潛望鏡風波

      夏天,學校規定,住校的同學們吃完午飯以后都要在宿舍里睡午覺。教導處的老師每天中午都要去學生宿舍檢查,督促學生們午睡。其他班的同學們都能按時午睡,唯獨我們,開始時,說書的說書,打鬧的打鬧,直到老師前來督促,方能安靜下來午睡??墒菑哪骋惶扉_始,來我們宿舍檢查午睡情況的老師驚訝發現,每次檢查到我們宿舍時,大家都已進入夢鄉,有的還輕輕打鼾。怎么回事兒呢?老師納悶。有一天,老師突然改變了從教導處來我們宿舍的路線,先繞過我們宿舍的房后,然后從與以往路線相反的方向向我們的宿舍走來。離我們宿舍還有一段距離時,就聽到說書聲和打鬧聲,再往前走發現,從我們宿舍的窗口,由里向外伸出一個圓筒狀的東西,方向對著從教導處到我們宿舍的路上。老師輕聲走進我們宿舍,只見一個同學正匍匐在床上,眼睛盯著一個圓筒狀的東西,聚精會神地觀察著。老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安插了一個‘觀察哨’,通過潛望鏡監視著前來我們宿舍督促午睡的老師??墒?,‘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盡管我們使用了‘先進武器’,最終,我們還是慘敗在老師手下。結果,潛望鏡被沒收了,我們受到嚴厲的批評。不過,我們使用‘高科技手段’與老師‘斗法’的故事很快就傳遍了校園。

      2.說書風波

      同學們知道我愛讀古典文學作品,還讀過《三俠劍》、《七俠五義》、《封神演義》、《濟公傳》等武俠、神話小說,有時候就請我講上一段書中的故事,后來聽上了‘癮’,干脆就每天抽段時間,辦起了‘書場’。

      潛望鏡被沒收以后,中午的‘書場’也被砸了,但‘王大炮’等幾個‘書迷’欲罷不能,于是就把說書的時間改在晚自習以后到睡覺前的那段時間。從此,一下晚自習,我們就從教室匆匆趕回宿舍,開始說書。有一次,已經到了熄燈時間,但書還沒有說到‘且聽下回分解’,這時,王大炮堅持要求把這段書說完,我不好意思拒絕,就硬著頭皮說下去,還沒說幾句,沒收我們望遠鏡的那位老師走進我們宿舍,宿舍頓時鴉雀無聲了。上次說書就栽在過這位老師的手上,今天又被他‘拿個現行’。老師明知故問:“誰在說書?”沒人回答。老師又問:“誰在說書?”依然沒人回答。老師這才亮出底牌,歷聲說:“郇忠出來!”還是沒人吭聲。老師只好打開手電,走到我床前,一看床鋪上沒人。就用手電在宿舍里來回掃描,最后,在被掛起來的幾件衣服遮擋住的一個墻角發現了兩條光腿,老師大聲說:“郇忠出來,我看見你了!”我只好硬著頭皮從墻角走出來,穿上衣服,跟著老師走到教導處。老師讓我站著,足足‘訓’了兩個多小時,然后叫我寫份書面檢查,交給班主任。事后,我不僅不感到羞愧,反而為宿舍里沒有一個同學‘出賣’我而十分欣慰。

      3.一首打油詩

      有一次,我領回盧老師判過的美術作業,給同學們分發時,發現有一份沒有署名,上面卻有盧老師寫的一首打油詩:

      笑你平時不用心,

      屎到屁門才吃緊,

      哪里拾來一廢紙,

      拿來搪塞我老翁。

      我反復察看,那是一幅水彩畫,但有一大片墨水污漬。我百思不得其解,就拿給安立國看。他看完后,告訴我,那張紙是他給上期板報畫的報頭,后來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污染了報頭,于是重新畫了一張。沒想到我一時疏忽,把那張費報頭當成同學的美術作業,交給了盧老師,惹得老先生哭笑不得,詩興大發,寫了一首打油詩挖苦那位連名字也不敢署的‘不屑弟子’。豈不知那位弟子根本就是‘之虛烏有’,不過老先生的打油詩也沒有白費筆墨,反倒成就了我們師生關系間一段亦諧亦趣的佳話。

      4.長笛獨奏

      初中時有兩個晚自習。一般來說,第一個晚自習用來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第二個晚自習就各行其事,有的看小說,有的畫畫,有的給板報寫稿子,有的在課桌中間竄來竄去,說笑打鬧。盡管如此,老師對我們卻是睜一眼,閉一眼,因為知道我們把該完成的學習任務都完成了。但是,有一天,智河好像突然‘心血來潮’,從課桌里拿出一根長笛,快步走上教室后面的舞臺,擺出一個演奏的架勢,吹起‘紅莓花兒開’的曲子來。正當大家陶醉在悠揚動聽的笛聲中時,教導處的老師怒氣沖沖地走進教室,走上舞臺,奪下智河手中的笛子,把他從教室帶到教導處。我知道,他一定去領受與我說書一樣的“招待”了。

      5.點名‘陷阱’

      我們生性詼諧,同學間搞惡作劇,取笑逗樂是家常便飯。尤其愛起綽號開心。但我們 ‘得隴望蜀’,總想跟老師開開玩笑,只是苦于‘師道尊嚴’,未敢造次。有一天,看見校園里新來了一位男老師,20多歲,面容和善。過了兩天,又聽說這位老師姓王,剛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馬上要給我們班上生理衛生課。一聽到這個消息,我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和老師開玩笑的‘絕招’。在王老師來我們班上課前的課間休息時間,我把我的‘絕招’向同學一說,大家都笑著說:“妙計!妙計!”

      原來我的姓郇字是個生僻字,當姓講時,念huan,當地名講時,念xun。一般人都不認識這個字。入學以來,只有盧體仁老師在第一次點名時叫對過我的名字。我猜想,王老師年青,肯定不認識我的姓;再者,他為人和善,也不會對我們‘動粗’,于是就想在王老師第一次點名時,利用我的姓跟他開個玩笑。

      上課的鈴聲響起,老師走進教室。班長一聲‘起立!’同學們都站起來,然后大聲喊:“老師好!”王老師微笑著揮揮手,說:“同學們好,請坐”,他全然不知,這幫看似彬彬有禮的頑童,已經給他挖好了一個‘陷阱’。老師點完賀秉唐的名字時,同學們知道,‘好戲’要開場了。王老師點名道:“xun忠!”沒人答應。王老師以為學生沒有聽見,便放大聲音:“xun忠”,依然沒人答應,教室里靜得連掉下一根針都能聽見。他開始納悶了?!八麤]來?”王老師問。一個同學說:“班里沒有叫xun忠的人?!彼蛹{悶了,于是走下講臺,走到坐在第一排的一個同學跟前,用手指著點名冊上的名字問:“點名冊上不是有xun忠的名字嗎?”那個同學回答:“那不是xun忠,是huan忠?!蓖趵蠋熌樇t了,原來自己叫錯了名字。他走回講臺,重新點名:“huan忠!”我這才站起身,挺直腰板,大聲回答:“到!”接著,教室里轟然響起經久不息的大笑聲。王老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前兩次故意不答應的原因是為了給后面將要甩出的‘包袱’做‘鋪墊’,使第三次點到我的名時甩出的‘包袱’更加響亮,這完全是一個預謀的‘陷阱’,自己一時不慎,就著了這幫頑童們的‘道’。

      七、‘豪華’的畢業宴

      我們讀初中的那個年代,物資匱乏,生活非常艱苦。上學雖然免除學費,但伙食費和其他生活費用對絕大多數同學來說,仍然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全靠家里省吃儉用,甚至東挪西借來供給。家里供給的錢,除去交伙食費,剩下的一點購買生活必需品的錢也必須精打細算,節約使用。比如,每年寒暑假回家時,家在歸綏近郊涼城、托克托等縣里的同學們,都是自己背著沉重的行李徒步回家,一百多里的路程,從黎明一直走到天黑,腳上起泡,身上流汗,辛苦勞累可想而知。即使家住鐵路沿線城鎮里的同學,雖然可以坐火車回家,但從學校到火車站還有五里多的路程,雖然有公共汽車可乘,但大家都背著行李,,徒步從學校走到火車站,目的就是為了節省一角錢的汽車票。

      我們的伙食費是每月七元五角,但歸綏一中的王琦老師卻能把伙食辦得很好。早飯一碗豆漿或小米稀飯,一個饅頭。午飯和晚飯都是一碗土豆、白菜加粉條或窩瓜的大燴菜,一個形狀像小枕頭一樣的大饅頭,天天如此,但我們百吃不厭,因為我們年輕食欲好。我們都盼著星期六的那頓午飯,因為可以吃上一碗紅燒肉加上豆腐、粉條和大白菜的大燴菜,主食也與平常不同,是大米飯或者有胡麻油和蔥花的蒸餅,或者是土豆大白菜餡的菜包子,吃得我們直流口水。最難忘的是1954年夏天,食堂發生了食物中毒,不少人上吐下瀉。在那段時間里,食堂的伙食特別好,不僅頓頓飯有肉、雞蛋和豆腐,還有我們從來沒有吃過的四川榨菜。食物中毒結束以后,伙食又恢復了平常的樣子,不知為什么,我們不是慶幸,反而有一種失落感,有的同學甚至揶揄說:“要是天天食物中毒,那該多好!”真有點‘舍命不舍蛋和肉’了。

      我們住的宿舍里,有兩排通鋪木板床,中間有一條狹窄的過道,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每到冬天,過道中央還要放上一個煤爐,通過時,只能小心翼翼地側著身子挪過。每排鋪位上,睡著十多個人,每人的床位只有二尺多寬,很擁擠。夏天夜間,擠得很熱,不過在冬天,大家擠在一起反而能依靠彼此的體溫互相取暖。因為冬天時,學校每個星期只發給每個宿舍一小木箱煤炭,每天下晚自習以后,只夠燒上一爐,還沒等屋里暖和過來,就舍不得再燒了。有的同學還兩人合蓋一床被子,再把另外一床被子搭在上面,那就更暖和一些了。

      三年的時間飛逝而去,轉眼到了畢業時間。我們對已經逝去的歲月,都無限懷戀,對即將來臨的分別,無限惆悵。我們雖然很想舉辦一次大型的畢業聚餐活動,但苦于‘囊中羞澀’,只能六七個人結伙,去照相館照上一張小照片,然后去大召的小莜面館,采用現在所說的AA制,每人花八分錢,吃一碗莜面,權當‘畢業會餐’。我們雖然舉辦不起豪華的畢業宴會,在小莜面館里吃碗莜面也顯得‘寒酸’,但正如詩人臧克家所說:“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币粡埓笮≈挥蟹酱绲恼掌?,一碗八分錢的莜面,卻使我們感受到彌足珍貴的同窗情誼,使我們得到終生享用不完的快樂和永久的懷念。

      后  記

      歸綏一中初56班的同學們尋找馬超群同學的文章在呼和浩特晚報上刊登后的第五個年頭,我們又一次聚會青城。在這次聚會中,終于見到了辛辛苦苦尋找了五十多年的馬超群同學。馬超群身板筆直,聲音洪亮,在聚會中泣不成聲地講述了他在失學以后的人生經歷:那被迫離開校園的迷茫和痛苦;那在生活苦海中的掙扎;那咬緊牙關的拼搏……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描述的那樣:“茍活之中品茍活,唯留豪氣壯兒孫?!蔽幕蟾锩Y束以后,他的命運開始好轉。本來是起義人員而被作為國民黨反動軍官錯殺的父親得到平反昭雪,他那頂‘反動學生’的帽子也被摘掉了,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后,他還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又擔任了包頭市物資回收公司的黨委副書記。至此,歸綏一中初56班同學尋找馬超群的行動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如今,我們都已年屆古稀,回首往事,馬克健在一篇文章中有這樣的描述:“我們班有15名同學出身不好或家庭有問題(包括錯劃的),在極左的環境中成長,不免會受到打壓和限制,有的甚至被扼殺了才能,被迫改變了生活的軌跡,但我們在夾縫中頑強地拼搏,后來又在改革開放的恩澤下,坐上了順利發展的末班車。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出過應有的貢獻。我們有3名同學在廳級崗位上退休,7名同學是處級干部,28名同學有高級技術職稱,10名同學擔任過中、小學校長、廠長等基層領導職務,有4名同學還榮獲國家有特殊貢獻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如今,我們都已經退休,但半個多世紀以前初中那段書聲朗朗、筆墨飄香、童趣爛漫的校園生活,卻宛如一杯杯清醇的美酒,令我們久久品嘗,回味無窮;那段生活的點點滴滴又是一筆筆最可貴的精神財富,令我們格外珍惜,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記憶中,陪伴著我們的人生。

      注:本文已由《敕勒川》雜志2012年第1期正式刊出。

      ——郇忠2013年8月4日

       

      二、《一段難忘的校園生活》讀后感

      侯現

      夢璉、郇忠:

      午睡時我一口氣讀完了《一段難忘的校園生活》。近年來,能讓我一口氣讀完近20頁的文章還真不多呢!謝謝!對郇忠的文筆,早在他翻譯小說時就已經領教過了,是一流水準的(相信里面也有夢璉的作為)。他的記憶力也令我驚呆了。60年了,那些老師、同學、話語,他都記得那么清楚,太不容易了!一流的文筆,加上一流的記憶,清晰的思路,寫出的文章好看也就不稀奇了。另一個我沒想到的是:在偏遠的內蒙古,五十年代就有這么好的一所學校,這么高水平的教師和學生。(這學校應當就在呼市吧?現在還在嗎?該把此文獻給它。)郇忠這樣一個搞了一輩子物理學的人,能在文學領域里有所建樹,而且淡泊寧靜,與世無爭,不是魔術變出來的,是因為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打好了全面發展的基礎。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我自己為什么一生碌碌無為,糊里糊涂了。

      由衷地夸完你們之后,我肚子里裝不下三兩油的本性,也促使我告訴你們我發現的幾處書寫錯誤。在讀到第八頁之前,我一直覺得郇忠學用電腦時間也許沒我長,可幾乎沒有錯別字,沒有丟拉字和誤筆,令我佩服(我只要寫三行,就會出文字上的錯誤)。但第8頁上列舉的書名里,是不是該寫成《三個穿灰大衣的人》?另外,做為姓氏的“侯”,與“時候”、“候選”的“候”不同,少了中間的一小豎。

      我還想充當一下物理學家和翻譯家的老師。因為我看到這篇文章共18頁里沒有標頁碼,就想告訴你們標頁碼的方法:在WORD文檔里,最上面一行有“插入”,點擊后再選擇點“頁碼”,再點標頁碼的位置即可。

      還想看你們的“打油詩”。

      又收到兩個附件,還沒打開??赐暝僬f話。

      ——侯現2012年9月19日

      注:侯現,童年在延安保育院度過。全國解放以后,在北京的小學和中學讀書。在內蒙古大學讀大學時,與李夢璉是同班同學。大學畢業后,在北京朝陽區農科所工作。這里所以介紹侯現并且附上她的文章,其目的就在于讓諸位了解一下,在讀過有關歸綏一中初56班的回憶文章以后,一個旁觀者是怎樣客觀地看待歸綏一中和歸綏一中初56班的。

       

      三、短笛無腔信口吹

      ——詩人張志良文學創作之路

      郝雄宇

      郇忠兄:

      2012年秋冬時節,呼市文聯擬編纂《呼和浩特現當代文學史》。詩人張志良成為不可或缺的時代歌手,然而詩人已故,許多年輕人對志良知之甚微。如何才能不致遺漏這一華彩篇章,一時為之糾結,于是有知情人來訪于我,特約我為志良寫出專稿以入編。

      志良既是我少年的同窗,又是我多年的好友。對此,我責無旁貸。于是,欣然命筆。鑒于文章是要收入文學史的,所以在撰稿時我側重了志良文學創作的卓越才華與不凡的貢獻,以及對其作品的分析,而對志良其他方面,他那豐滿的人生則甚少涉及。

      恰于2013年初春時,秉唐兄傳達“榨油坊”詩社大掌柜郇忠兄的指令,命我盡快將介紹志良的文字寫好送上。以為《榨油坊詩集》之補白。

      我沉思良久,決定將《呼和浩特現當代文學史》中由我撰寫的張志良一節文稿轉而呈上,作為對故人志良的緬懷與思念,同時以饗諸位好友,不知當否?

      —— 榨油坊編外伙計郝雄宇2013年2月5日

      附:短笛無腔信口吹——詩人張志良文學創作之路

      短笛無腔信口吹

      ——詩人張志良文學創作之路

      張志良,詩人,1938年出生于山西省忻縣。后隨家人“走西口”遷居綏遠。據說,早年先輩中曾有人從事駝運,往走沙漠。張志良1953年考入歸綏一中(現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次年,即在《中學生》雜志上發表了處女作《沙漠里奇怪的事情》。被我國大詩人馮至先生熱情地譽為“一首好詩”。由此而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1958年,在他讀高中二年級時,原本品學皆優的他,卻因所謂走“白專之路”而被無端的“拔了白旗”,繼而還開除了團籍,這給了他心靈上很大的打擊。1961年,張志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呼和浩特師專中文系。遂往呼市郊區中學任教。這期間,寫了大量的短詩,以自勉明志。文革十年雖未能免予災患,卻頑強地走了過來。曾在呼市少年藝術團擔任創作員。退休以后,還曾開過古舊書店,繼續收藏文化,傳播文化。然而,不料2005年4月19日,他卻毅然以超常的墜樓方式,繼名作家徐遲之后,慘烈地遽然棄世,終結了他充滿詩情的人生。

      《沙漠里奇怪的事情》于1954年3月發表后,便在全國詩壇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普遍認為詩人藝術構思十分的新穎與巧妙,特別是對沙漠奇觀海市蜃樓的形象描述與豐富的想象,都具有極強的審美情趣與藝術魅力。從而被譽為時代的歌手,也開啟了他鮮明的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小時候,我常聽爺爺說/在沙漠里/會有高樓/隱約的地出現在前面/可是你一跑進去/那高樓就消失了/消失得無影無綜/沙漠仍舊是沙漠/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詩人以白描的手法,細膩的筆觸,將爺爺的話語娓娓道來,自然而貼切,講出了一個千古不變的神秘的海市蜃樓的故事。

      然而,“今天,爺爺又從哈蜜回來/他撫摸著我的頭/又講給我聽/在沙漠里奇怪的事情/我拉著駱駝在沙漠里走/啊呀,在前面/又出現了一座高樓/那高樓不但不消失/反而更加分明?!痹谠娙斯P下,昔日荒漠中幻景般的海市蜃樓,而今終于變成了可信的現實。從而熱情地謳歌了建國初期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建設中的奇跡?!斑^去的幻影/已經變成了真實的事情”。這是人民當家做主以后多么巨大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呀。同時也點出了詩歌的主題。

      就在當年極具影響的《文藝學習》雜志4月號上,赫然刊出了我國大詩人馮至先生以《一首好詩》為題的評論文章,洋洋灑灑,數以千言,對作品備加贊揚。指出詩作不僅立意新穎,意境深遠而且不事雕琢,鮮明地勾勒出了一幅祖國大規模建設的風俗畫圖。認為是建國以來難得的佳作好詩,而向全國讀者極力舉薦。1956年《沙漠里奇怪的事情》被收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統編教材初中語文課本,成為全國千萬中學生的必修讀物。同時,還以幾種文字在國外廣泛發行,從而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既確立了他深愛祖國,為祖國高唱贊歌的形象,也奠定了詩人在共和國詩壇中的位置。

      1957年內蒙古著名文藝評論家孟和博彥同志在“內蒙古文學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談到了自治區十年來詩歌創作的成就時,只列舉了五位詩人,依序是納.賽音超克圖、布林貝赫、安謐、毛依罕與張志良??梢姀堉玖荚谧灾螀^內文學界的影響與貢獻。

      1957發表于《少年文藝》的《諾敏河畔》是一篇十分感人的優秀散文,作品樸實清新,旖旎瑰麗,從一個少年的視角塑造了一位剛剛中學畢業的諾敏河畔的鄉郵員的形象。他敬業愛崗,樸實無華。在洪水中頭頂郵包,泅渡過河的情景至為感人。充分展示了新中國年輕一代嶄新的精神風貌。

      文革之后,張志良將積淀了幾十年的生活積累,厚積薄發,以不同的署名寫了許多短章詩草,詩文生動凝練,意境深遠,惜字如金,抒發了一個時代的歌手、人民的歌手對祖國無限的摯愛之情。詩風也變得異常的清新,浪漫的風格也益發的鮮明,且充滿了人生的哲理。他生活低調,卻苛求詩歌創作的深度與完美。這一時段應該說是他創作的又一高潮期。在《二泉映月》中他這樣寫道:“那是阿炳/ 清澈的眼睛/望得我磕磕絆絆/倒成了盲人”。多么深刻,令人遐思!在短詩《艾》中,詩人精巧構思,移花接木,以“艾”喻“愛”,超凡脫俗,十分的出色?!皰煸陂T楣、窗口/ 扎在辮梢、手袋/ 五月/蒲公英般/ 飛得滿世界的愛”。另一首《盲人按摩中心》更是寫得別出心裁,“這些長眼睛的手/撫平的/是常人看不見的隱痛”。而《午夜》則直擊社會問題?!拔缫? 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知道/許多星級飯店/客房不滿”。讀后你會怎樣去聯想?!锻赖哪恪肥且皇资智逍旅鼷惖男≡姟拔蚁蚰憬桡U筆/你向我借橡皮/寫呀/擦啊/多少日子就這樣寫下又擦去/寫下擦不去的/唯有同桌的你”。那種情真意切,兩小無猜的情誼躍然紙上。一首《陋室銘》可以說是詩人晚年性格的披露與內心的剖白,既寫出了他淡泊的書香生涯,也展示了一貫的熱烈的追求與向往:“幽幽書香/漫溢四壁/只有陽光/只有空氣/而對生命而言/還有什么比這更珍貴的”。那種對文學摯愛的專一與癡情,給人以太多的遐思。

      詩人在其漫長的人生中,坎坷崎嶇,卻一直頑強地堅持文學創作,為時代鼓噪,為祖國高歌,不懈地追求著光明的理想,以詩言情,以詩明志,始終在創作中享受著無盡的激情與歡樂。

       

          四、諸同窗賦詩悼念張志良

                馬克健  馬超群  紀振國

      賈建國  智  河  郇  忠

      悼念張志良

      塞外驚炸春雷聲,大漠深處響駝鈴。

      大師豎指贊佳作,入書教孺視典經。

      奇葩本當注甘露,豈料暴雨加狂風。

      未曾半步越雷池,緣何鞭撻又殺封。

      年少天真稍淘氣,不值興師亂炮轟。

      七步成詩能避險,一跳成灰化做風。

      我問蒼天誰作孽?仙人無語手指東。

      憶及往日不平事,淚浸衣衫悼亡靈。

      ——馬克健2012年9月9日北京。

      吊志良

      志良一躍傲死生,血浸黃沙做鬼雄。

      一生苦難詩文累,文冠千章成罪人。

      沙漠一闋成絕唱,白塔夢斷李杜魂。

      同窗一夢五十載,煉獄喋血兩余身。

      今君先我逆王道,浩然正氣貫長虹。

      寄情黑水嗚咽淚,壯行青山松濤聲。

      每逢忌日望君待,超群為你酹三樽。

      ——馬超群2012年9月12日

      句句淚痕句句情,超群不愧隱詩人.

      ——紀振國2012年9月12日

      吊張志良

      翩翩少年郎,詩壇有神童,

      〝沙漠奇怪事〞,一鳴教授驚。

      嘆爾路坎坷,無處覓知音,

      惜哉君不壽,寄言悼英靈。

      ——賈建國 2012年4月20日

      憶志良

      通鋪大床人擠人,熄燈耳語唐詩吟(1)。

      今夕子美背《春望》,明晚李白《贈汪倫》。

      每逢“榨油”思志良,同窗竟成火傳薪。

      敢問天公誰作惡,顏淵盜跖竟不分。

      注:(1)高一與志良鋪位緊挨。每天熄燈后他附我耳邊教一首唐詩,第二天早晨洗漱時再復習一次便記住了。我“不會作詩也會吟”便是那時打下的基礎。

      ——智河2013年7月4日

      悼志良

      同學少年分白紅,紅即緊跟與盲從。

      馴服工具多犒賞,才情有異毀平生。

      精神沙漠多怪事,天才木材無不同。

      志良何不零零后,畢竟有望見晴空。

      ——智河2013年7月4日

      和諸同窗悼志良

      獨夫視民如草芥,無道何惜螻蟻命。

      成堆白骨埋黃土,萬千冤魂誰問津?

      唯獨志良有同窗,慷慨悲歌鳴不平。

      篇篇檄文泣血淚,陣陣悲風拂墳塋。

      ——郇忠2012年9月14日

          

          注:以上詩詞均摘自歸綏一中初五十六班全體同窗所編的《榨油坊詩集》。

      午夜在线无码精品_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_久久亚洲精品国产AV电影_亚洲不卡无码永久在线